找到相关内容95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萨迦派尼僧研究

    的念诵仪轨来祈望获得功德和护佑。  “早晚课诵”的主要内容如下:  (1)《萨迦五祖赞偈》;(2)《四曼陀罗如愿》;(3)《恩师“绛央”三者祈愿》;(4)《文殊菩萨正言》;(5)《入菩萨行愿品》;(6...

    德吉卓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2659669.html
  • 朱子理学思想探微

    极力推辞,不肯就职。这一年正月,朱熹71岁高龄的恩师李侗去世,他亲往南平吊唁。年末,以他的书斋命名的《困学恐闻》一书编成。这期间他一共家居十多年,专心研究学问,教授弟子,和四方学者讨论心得。  当时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760074.html
  • 荷担如来家业——雍正与禅宗

    庆快平生。在《历代禅师后集后序》中,雍正追述了自己的参究因缘,对已故世的章嘉深怀感念,“章嘉呼图克图国师喇嘛,实为朕证明恩师也。”   (二)圆明语录   雍正自称破尘居士、圆明居士,以示寄情尘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00360285.html
  • 十二月的佛陀——妙语收录集(1)

    :“你行脚遇到什么人?我前后见你发言有异常。”古灵禅师说:“我遇百丈和尚后,心有个安歇。现在是想报达受业恩师你的恩德啊。”受业师知道古灵禅师开悟,于是就请他说法。   其实佛经及大德言教本身并没有什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破山海明禅系在湘西的发展

    有《潮音閣集》一卷。 灵隐印文法嗣中来湘西弘扬禅法的禅师,如梅溪福度在康熙七年戊申,来靖州會同縣若水鄉魯沖旗山永興禪院为恩师灵隐印文禅师扫塔说法;戒子赤松道领从浙江请藏经回,经沅水上行返贵州,在...出游名山大川,朝礼各宗祖庭。闻恩师圆寂,赋《哀诗》十章以悼,极悲切。乾隆二十一年(1758),出游贵州铜仁梵净山,投宿禅寺。遇见金居士,相互盘桓。相处既久,得受金居士蓍法。苦参深究,临别时,方有悟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2160354.html
  • 证得初果的次第和方向

    布施给那附近的鸟兽、昆虫等,利乐那些众生,都不失为获福的法门,更何况是布施给人类呢!」   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尽心尽力去供养呢?父母、恩师、恩人、无私地献身社会公益的人…等,都是天经地义应该予以回 供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3060721.html
  • 浅谈玄奘思想对传承藏学文化的现实意义

    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的四依教诲原则,以编纂十大特点为标准,择优筛选,凡藏区三大区域公认的传世之作、闻思修行方面的重要传承经典尽可能收入。经15年主持、创意、编纂,以恩师第六世贡唐仓...

    格西科才·慈智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361164.html
  • 印顺思想脉络论

    十月十一日止,自海宁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宁波,再到普陀山,几经周折,终于在普陀山福泉庵剃度出家,法名印顺,号盛正。剃度他的那位白发白须的当家师,就是他的恩师清念老和尚。般若精舍告许他去拜清念和尚为师的那位...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561387.html
  • 论杨文会振兴中国近代佛教

    ”。欧阳和太虚的这些作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以恩师杨文会所开创的事业为重大源泉。简言之,近代佛教诸大德以中国佛教的复兴提供了我们渴望的民族复兴的内容和想象。   二、 宗派佛教,融合佛教  近代...

    张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161500.html
  •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

    妙吉祥教化示导。舍利弗当知,妙吉祥菩萨为诸菩萨之父母、诸佛之恩师。”这就是后来说的“文殊是诸佛之师、诸菩萨父母”的渊源。  三、《普超三昧经》卷中《变动品》说,濡首童真谓迦叶曰:“唯大迦叶便可在前,吾...

    肖 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3561577.html